18

2025-06
非遗进校园 传承薪火燃 珠宝学院举办《首饰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坊

本网讯(记者 赵怡云)为深化首饰传统工艺教学,珠宝学院于6月9日至14日举办《首饰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坊。本次活动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金属工艺大师寸光伟亲授技艺,通过48学时的课程时间,带领同学们领略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学习传承千年的精湛技艺,感受世代坚守的匠心精神。金属锻造工艺示范(肖婷婷 提供)  当锻造之锤碰撞紫铜的铿锵声在教室回荡,当錾刻刀在银片上雕刻出细如发丝的纹样——金属的韧性与匠心的温度同时在珠宝学院交融。在寸光伟全程的指导下,学生研习金属锻造与錾刻工艺两大非遗核心技法,从工具使用、纹样布局到立体造型实现阶梯式教学。一对一工艺指导(赵怡云 提供)  通过本次工作坊的学习,同学们不论是对于专业能力的提升,还是个人艺术素养的拓展,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所谓非遗传承,是掌心温度与金属灵魂的对话。”“六天的时间,不仅触摸到千年银艺的脉搏,更重塑了对‘非遗技艺’认知。”  在寸光伟老师的家乡鹤庆,匠人们代代相传的“小锤敲过千年”,道尽了金属锻造工艺的生命史诗;而今“非遗进校园”的星火中,学生们手中的錾刀,正在敲刻出下一个千年华章。  文字录入:熊涛珠宝学院

16

2025-06
育经世学风 彰奋进楷模 经济学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风建设月圆满落幕

本网讯(记者刘坤钊王菡)6月16日,经济学院学风建设月活动落下帷幕。本次学风建设月以“育经世学风,彰奋进楷模”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成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学院学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全员动员,持续推动经济学院学风建设月动员大会暨表彰大会于3月11日在A5-101如期举行。经济学院院长王仁曾、党总支书记任远、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张全胜以及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各年级主要班委和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学院领导在会上深入阐述了学风建设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发展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良好的学风是经济学院培养高素质经济人才的关键,是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会上,经济学院团委学风建设部负责人梁立佳详细介绍了学风建设月的活动安排,学生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激励全体同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本次动员暨表彰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学风建设月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济学院学风建设月动员大会暨表彰大会现场(冯宸 摄)励志观影,探索真谛经济学院学风观影活动于4月1日在A1-110拉开了帷幕,经典

13

2025-06
绿智交通产业学院先锋班学生赴中建·智造花都基地开展装配式建筑生产技术研学活动

本网讯(记者 汤文俊)6月11日下午,绿智交通产业学院组织(下称“绿智学院”)智能建造方向2022级学生前往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四局”)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开展研学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学生们走出课堂,深入装配式建筑生产一线,直观感受智能建造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学生们首先参观了科技展览馆,深入了解了中建四局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及典型项目案例。讲解员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理念、生产流程到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全方位展示了行业最新技术成果,为后续的实地参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观科技展览馆(汤文俊 摄)随后,学生们前往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进行实地参观。整齐排列的智能设备和高效运转的生产线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从模具摆放、钢筋加工到混凝土浇筑、构件养护等一系列工序,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中建四局总工程师助理刘春雷讲解了各类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工艺,并结合实际生产环节,详细介绍了预制构件的制作流程。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专注观察设备运行,积极提问,并与现场技术人员展开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装配式建筑生产的理解。刘春雷特别强

12

2025-06
企业导师进课堂,设计实践再深化

本网讯(记者 何晓云)6月10日下午,广州市原子设计有限公司-白云・廉江产业协作创新中心负责人梁志亮走进我校,为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产品开发设计课程实践的学生设计作品进行现场指导,同时也为学生备战2025年廉江智能家电创新设计大赛做准备。工业设计教研室教师及参赛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梁志亮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与市场需求,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方案进行了细致点评。他围绕产品创新性、技术可行性及市场转化潜力等维度,提出了多项实用性强、紧扣行业痛点的优化建议,帮助学生精准把握设计落地的关键路径。白云・廉江产业协作创新中心负责人梁志亮现场指导学生(何晓云 摄)现场师生与企业专家围绕行业前沿趋势、实践案例展开深度交流。活动特别设置作品投票环节,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维评选机制,不仅增强了现场互动性,而且也从市场视角、学术视角为学生作品提供立体反馈,助力其优化创作思路与实践路径。对方案进行投票(何晓云 摄)此次指导活动是继4月24日师生团队赴原子设计创新中心开展实践学习后,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推进。同学们表示,企业专家的实战经验有效打通了创意构思与产品实现之间的壁垒,显著提升了《产品开发设计》与《产品开发设

03

2025-06
访企拓岗促就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学院赴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洽谈校企合作

本网讯(记者 黄俊萌)为加强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开拓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推动校企协同育人走深走实,5月30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姚若河、副院长曹英烈、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等一行5人前往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专项活动。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教育服务事业部副部长、院长助理张欢接待了学院来访人员。座谈会上,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和技术优势。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集产品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年产20,000台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和机器人本体方面实现了自主安全可控,形成自主知识产权300余项。其产品广泛应用于3C、家电、五金、汽车等多个领域,在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学院领导和教师们听取了企业介绍,就人才培养、实习就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与企业展开探讨。姚若河表示,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希望通过与佛山华数机器人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多优质毕业生。曹英烈针对学生

30

2025-05
绿智交通产业学院先锋班学生赴神铁牵引开展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活动

本网讯(记者 汤文俊)5月19日至5月28日,绿智交通产业学院组织先锋班学生赴广州神铁牵引设备有限公司开展电力电子技术实操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活动。此次实训为电气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量身打造,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授课模式,结合神铁牵引的工程化项目,在产业级试验室内直接参与企业真实设备调试,实现了“课堂进车间、作业即生产”的深度产教融合。牵引和高频辅助变流器学习(汤文俊 摄)为确保实训的质量与效果,绿智交通产业学院与神铁牵引围绕实训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课程建设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讨,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专家紧密合作,共同设计了涵盖牵引变流器、高频辅助变流器工作原理、电路分析、仿真软件应用、测试工具使用、故障分析维修等多个方面的实训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全面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实训首日,在神铁牵引总工程师皮哲的带领下,学生们首先学习了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分析,通过理论讲解、实物展示和电路详解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随后,学生们赴生产车间深入了解了变流器的元器件选型及控制原理,为后续实操打下坚实的基础。  牵引和高频辅助变流器学习(汤文俊 摄)

30

2025-05
我校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

本网讯(记者 蒋华)为全面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有序运行,4月24日至5月30日,学校开展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检查采取学院自查与学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覆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教研室教研活动等方面,重点聚焦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状态及教学运行规范等。  期中教学资料检查(检查小组 提供)根据工作安排,各学院(部)于第9-11周完成自查自评,校级检查组于第12周开展专项抽查。通过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过程性考核实施情况、实验教学开展情况、毕业论文中期完成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成效、院级督导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式对本学期期中教学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课室、实验室、论文答辩现场及监控,多维度进行检查(检查小组 提供)期间,各学院和学校从不同层面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与教师座谈会,了解学院和学校的教学及服务情况,倾听师生意见和建议,了解师生需求,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分析汇总提交各相关部门用于持续改进学校教学质量与服务质量。  校院师生座谈(梁俊辉 提供)本次检查是落实以查促建、以查促改的重要举措,遵循“发现问题-分析反馈-整改落实—持续提升”教

29

2025-05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与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产教融合工作推进会

本网讯(记者 文秀)为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探讨智能车辆与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合作模式,5月29日上午,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李礼夫及教师代表一行8人前往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驰科技”)开展交流与探讨。此次座谈会,旨在加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会议现场(王创 摄)座谈会上,飞驰科技的技术专家介绍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以及市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享了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未来趋势。李礼夫指出,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希望通过与飞驰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双方围绕产教融合及产业学院建设的具体模式和路径进行了讨论,达成多项共识。未来,校企双方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合作:一是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共同管理,打造校企合作课程,开展“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项目和先进技术的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二是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发挥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28

2025-05
工程研究院赴京东智能产业园交流学习 推进校企合作课程与竞赛建设

本网讯(记者 叶伟斌)为推进校企合作,加强课程与竞赛建设,5月26日下午,工程研究院组织骨干教师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智汇班”学生前往京东智能产业园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双方就校企合作相关事宜进行了探讨。京东智能产业园总经理梁冕、工程研究院院长马乐、副院长陈方珍及相关教师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现场(叶伟斌 摄)座谈会上,马乐介绍了学校及工程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她表示,工程研究院以服务企业、服务经济为遵旨,秉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理念,致力于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开发和优化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课程,努力提高学校人才的社会竞争力,以服务社会和产业的需求。梁冕对工程研究院教师与学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企业间的竞争与发展,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同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发展需要大量掌握最新科技知识的人才来充实力量,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建议园区与学校联合举办创新和技能竞赛,以赛代练,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求、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复合型人才。梁冕总经理介绍产业园入驻情况(赖嵘 摄)随后,双方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展开交流。针对企业发展方向,双方商定合作共建更具指向

27

2025-05
以实践为笔 绘实习华章 经济学院开启佛山农商银行实践实习活动

本网讯(记者 毛锦淇)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5月22日,经济学院与佛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澜石支行联合启动以“实践为笔,绘实习华章”为主题的校级实践实习活动。活动通过实习前动员、银行主题讲座、职能部门岗位实践三大环节,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助力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佛山农商银行澜石支行行长张展鲲、综合部经理冯少绵,经济学院学院院长王仁曾、党总支书记任远、金融工程教研室实习导师及实习学生等相关人员参加。  实践实习动员会现场(张全胜 摄)5月21日,经济学院组织召开佛山农商银行实践实习前动员会议,王仁曾强调了实践实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行业动态,分析了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行业前景和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任远建议同学们在实习中主动学习银行业务流程,培养合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对本次实践实习纪律、安全规范作了详细说明,并提醒学生做好角色转换准备,以积极态度投入实践学习。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严格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规定,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展现经济学院学子的良好风貌。  冯少绵经理讲座现场(佛山农商银行 提

27

2025-05
链接产业前沿 锻造数字能力 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师生开展专业认知实践活动

本网讯(记者 戴昆鹤 王宝军)5月15日和20日,我校管理学院联合美云智数组织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师生分两批次赴佛山顺德美的集团总部及库卡机器人产业园开展专业认知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深化产教融合、链接产业前沿”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助力学生数字能力锻造。实践活动现场(王宝军 提供)在库卡机器人产业园区,师生们深入生产一线,近距离观摩工业机器人从零部件组装到整机测试的全流程。库卡工程师现场演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质检系统,该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实现产品缺陷的毫秒级识别。随后,师生们就“工业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的典型应用”等问题与企业专家展开讨论。美的总部科技馆的参观让师生们领略了制造业巨头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从自主研发的美芝压缩机到库卡工业机器人,从智能家电到医疗影像设备,美的构建的多元化产业生态令师生们印象深刻。企业科技创新产业的快速增长,为大数据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在美的集团历史展馆,5000元创业起步的奋斗故事与15万项专利的技术积淀形成鲜明对比,诠释了“科技立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在企业食堂体验员工餐,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

27

2025-05
珠宝学院举办非遗旗袍制作进课堂活动 传承匠心之美

本网记(记者 罗甘)5月21日,珠宝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旗袍设计与制作》课程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深圳市龙华区传统古法旗袍制作技艺的代表人陈禾汝女士受邀走进课堂,以“一针一线皆匠心”为主题,为学生们示范传统旗袍制作工艺,并分享非遗文化的传承故事,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旗袍制作技艺,探寻非遗文化的当代生命力。传统旗袍的展示讲解(罗甘 提供)  “旗袍不仅是服饰,更是东方美学的立体诗篇。”课程伊始,陈禾汝以一件传统旗袍为教具,从历史脉络切入,梳理了京派、海派旗袍的演变历程。围绕传统旗袍的“镶、嵌、滚、宕、盘”等传统工艺,陈禾汝指导学生亲手制作传统旗袍。从无中生有的归拔工艺到精致灵动的盘扣工艺,她逐一示范如何平整的布料幻化成精巧的艺术品。“老一辈匠人常说‘三年学裁缝,十年练指尖’,每一道针脚都是与时间的对话。”她边操作边将旗袍传统技艺中“以简驭繁”的智慧娓娓道来。旗袍制作实践指导(罗甘 提供)  课程尾声的交流环节中,学生们争相提问。针对“如何让传统旗袍走进年轻群体”的困惑,陈禾汝以自身的设计作品为例,展示如何将旗袍年轻化的成功实践:“旗袍制作是用针线写诗,急不得,省不得,假不得